今天是: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人生长“恨”水长东

发布日期:2020-10-14  来源:   张润楠

人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所谓“恨”最多的生物。

譬如落花落叶,又秋水春风,乃至饭菜的咸淡,都要恨。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则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这“恨”在我看来是相当有水准的,一语道出“恨”的本质———天不遂人愿。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水毕竟要东流,花注定要落,若要燕子不飞去,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恨”字贯穿古今,任历史长河翻起滔天骇浪,恨是岿然不动的存在。古人总是深恨,且一定要长恨。

恨什么?

“臣子恨,何时灭”,恨三十功名微不足道、八千里路山河空悬;“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恨山长水阔,天涯路远;“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恨来日渺渺、是事可可。

乌台一案后,苏子的命势急转直下。中秋畅饮,醉而复醒,醒而复醉,三更返归住所却无人应答。于是独对明月,倚仗听江声,半梦半醒间生出“江海寄余生”的向往,并留下“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慨叹,供后人玩味。

这恨是内涵厚重的,倘有长恨的心,则不是俗人能有的境界。人这一生,太长太短。长得让人不敢轻易决定方向,又短得似乎没有可以成就的事业。于天地而言,人是浮游,朝生暮死。就像李白说浮生若梦,凡人不大计较这几十年的事情,把人生当作一个梦,用最舒适的方式活着。而圣人不同,他们不要梦,求的是幽赏高谈、开琼筵、飞羽觞,却困顿于世间生死茫茫,明月隔山迢迢,官场名利营营。千古伤心大约在于此,为欢几何?没有几何,甚至不堪欢颜。于是,醒后眼前一片漆黑。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万物虽然深知人生如同朝露般短暂,然而,然而。”其实圣贤之圣,就在于“然而”二字之上。生年不满百,比之于天地,如梦似幻。放眼四海之内,岂有长生不灭?李后主北上,日饮三石,留下过“万古到头终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的诗篇。八方之歧路,四方之人寰,人在其中求出无期,是为“终一死”。人长恨,水长东,究其根本都是一样的。所以人生百代,唯有一个“恨”字永恒,这是有道理的。

然而,然而。倘若因人生短暂便弃之如游戏,则未免眼界狭隘。生命正是因短暂而弥足珍贵,因无法隐去的“恨”而增加了厚度。漫长的历史是由短暂的人生拼凑起来的,万古到头英灵不灭,人就是因血脉里的长恨而活过来的。圣贤的悲伤是沉重的,是人类共同命运中永恒的悲伤,这种“恨”成就了圣人,同时给予他人以探寻其境界的机会。譬如孔子,尽管其政治观念不被当世理解,这是他的“恨”与无奈,但他没有颓唐,而是删诗注经,其宝贵的思想流传千年。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而留存的诗篇,连同其间蕴藏的文化基因,穿越历史烟云迢迢而来,渗透进我们的人生,垒起新的生命厚度。珍重内心能够感受的悲切,才能珍重人生。诗人遗憾“匆匆春又归去”,伤桃花片片春尽也,佛却说拈花了悟,正是看透了世事变迁和事物的弱小,在时间流逝的长河中更要尽力去抓住下什么,在时空中尽力留下些许印记。

阅读() (编辑:宣传部)

  • 上一篇:自由市场

  • 下一篇:一纸江南
    •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