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月下酒,诗中情

发布日期:2020-01-16  来源:   王冠

千古诗篇,字字珠玑,而千古诗人,哪个能逃避月下饮酒的逍遥滋味?

花间酌酒,与影邀月,三人同乐。这是诗仙李白在《月下独酌》中描绘的意境,其构思之精巧,诗史赞叹。

以情为引,才有赏月饮酒的雅兴。情正是清词丽句后的本心,是每一个诗人下笔时无意却仍隐在墨痕间,等待被触碰的柔软内里。

因为乡愁,苏轼把酒临风,孤独地向月发问:明月几时有?想必那酒尝来苦涩,圆月也成玦;因为壮志难酬,苏轼独饮苦酒,乘风而上又恐宫阙凄寒,想必那酒下肚愁肠百转,月便也遥看生寒;因为旷达,苏轼遥临玉壶,沾墨成章,直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想必那酒意疏狂,月的别时圆便也化成有情人眼中的共婵娟。

情是一言一行的基调,是所有景物的底色,它使酒与月也成性情中人。若没有情,那酒不会是晚来倚窗、凉风急催的两三盏淡酒;若没有情,那月不会是白露凝寒、今夜尤明的遥遥故乡月。

诗笔写就的酒与月,并不是我们所见的具象事物,而是情至深处从胸中迸发的至美。酒与月作为诗人传递情感的媒介,在细腻柔软的文字间生根发芽。

如“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诗人的心境,只有在明月之夜独酌才能完美体现,若只闷头喝酒或遥望月色伤神,都无法将情推至巅峰。唯低头的刹那,瞥见盏中如水的月色,才觉喝下的烈酒在腹中愈发清寒,生发出万千愁绪。又如“且需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自始至终,诗人都藏着那一点愁绪,于是酒杯从未放下。说到底,酒是随人心意的,而毕竟登临者是李白。李白何许人也?张狂客啊!那无边风月怎能被壮志难酬的惆怅所累。于是他把酒临风,狂放的酒意下见不到月的寂寥,只有万里澄澈,一片清辉,这份旷达心境反作用于酒,愁酒自然化作了美酒。

酒能使人醉,醉后的世界仰仗诗人之情存在,此时再抬头望月,月自然不再是寻常月,而是酒中月,是诗人最真实的情感寄托。此情溶于酒,酒又染上了别的滋味,情感的外放重新返回内心,引起的往往是更深层次的思考。而落笔成章,是何基调,亦从诗人之本心。

苏轼虽有壮志难酬之意,但在历史与现实的反复冲刷下,最终带着一丝遗憾,却又无不旷达地叹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晏几道对酒当歌细细寻思,不知不觉中又想起月户星窗下的旧约,愁绪更甚。

至纯之情,引起诗人对酒与月的遐思,而在酒与月的交融下,情融于景,落于笔下,吟咏成诗,千古后读来仍觉心灵相通,这是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共鸣。

墨浅情深,写不尽当年风月,而醉眼迷花,又是别一番诗情。月下酒,诗中情,在中国诗的代代传承中不断呼唤真实灵魂的回归,为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印上抹不掉的文化印记。

阅读() (编辑:宣传部)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