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1956年,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委员会(省政府)贯彻中共八大精神,同国家高教部商定: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化工系、农机系、食品工业系迁出,易地建设独立的本科高等院校。次年,因反右斗争而暂停。
1958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再次重申执行1956年的决定。南京工学院党政领导研究,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将上述四个系迁出,易址建校。根据上级指示,将无线电系迁至四川,成立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将化工系留在南京,建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将农机系迁至镇江,建镇江农机学院(现江苏大学);而食工系当时有几个城市都要。无锡市委主要负责人向省政府积极争取,提出无锡市经济和交通发达,轻重工业在省内领先,尤其以轻工业、食品工业为甚,号称“小上海”,并陈述已将位于无锡社桥的原无锡农校停办,将该校园安排食工系东迁建校。于是,食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
无锡市委市政府对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无锡成立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十分重视,决定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增同志担任无锡轻工业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南京工学院于1958年6月下旬派食工系党总支秘书焦忠诚同志,率领张明德、贺麟文等同志到无锡市具体落实建校的有关事宜。
此时,解放军上海淞江速成中学停办,整体转业到地方。以孙嵩挺同志为首,孔昭本等数十名干部职工转业到无锡轻工业学院,并带来了卡车和吉普小汽车各一辆,为学校正常运转创造了条件。
艰苦奋斗勤俭办学
1958年7月中旬,原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党政领导从暑假开始,率领全系师生员工将食工系楼内所有仪器设备、家具、办公用品(除树木、房屋等不可移动的物资外)打包搬运至南京火车站,再运往无锡。
当时社桥校园内杂草丛生,长得半人多高。师生员工冒着高温酷暑除杂草、整道路。从南京运到无锡的仪器设备、家具及办公用品,全部由师生用板车或肩挑人扛运往学校,并亲自安装调试。当时连电风扇也没有,师生员工汗流浃背,日夜工作,直到11月16日才完成。11月17日学校正式上课。校领导决定,将11月17日定为校庆日(实际上在1958年6月中旬江苏省和无锡市政府就正式决定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
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具有历史渊源,并一直在延续、继承和发扬。据一些老教授回忆:日寇侵略中国,南京沦陷前国民党迁都重庆,当时的中央大学同时迁渝。由于车船有限,搬迁东西太多,只能先让师生员工乘坐,然后挑一部分重要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搬到车船上一并带走。当时中央大学生物系实验用的优良品种小白鼠和农学院的优质奶牛上不了船,部分教师和饲养动物的职工步行拉板车,赶耕牛到达重庆。途中食物发生困难,他们宁愿自己少吃或挨饿,也要保证教学科研用的动物存活健康。
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战争年代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和平时期也是如此。记得1985年轻工业部教育司副司长王嘉樾同志调任无锡轻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办公室里没有空调,高温季节室内桌凳都很烫,电风扇吹出来的风也是热的。他问我:“高温季节你们怎过来的?北京没有这么热。”这种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作风,其实早已深深地扎根于师生员工的脑海中。上世纪很长一段时期,学校保卫处夜晚派人巡逻,保卫学校安全,在巡逻中发现有个别教室电灯未关、个别宿舍楼水龙头未拧紧而漏水,他们都自觉主动关好。
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人才的高等学府,杜绝浪费、勤俭办学,不论是从大处着眼,还是从小处着手,都应该把一度电、一盆水、一粒米饭看成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浪费有愧于党、国家和人民。反浪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由于社桥校区距沪宁线铁路只有百米之遥,火车经过时震动太大,影响到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党委书记杨增同志为首的校党政领导经与无锡市委研究决定,在太湖畔、蠡园与中桥之间的夏家边兴建新校区,并得到江苏省政府批准,随即征地735亩,于1959年初开始基建,先后建成2500平米学生宿舍楼一幢,600平米食堂一座,10000平米的教学大楼建了三层。1960年,我们入学后在夏家边建校劳动一个多月。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为了建成美丽的校园,刚入学的一年级同学,在忍饥挨饿的同时仍坚持重体力劳动。
可惜由于自然灾害,夏家边校区于1961年停建。1962年省政府决定,将位于青山湾的无锡纺织学院撤销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成立纺工系。夏家边校区由省政府安排给一个研究所和工厂使用。
1962年,无锡轻工业学院直属国家轻工业部管辖。轻工业部党组委派陈德钧同志为无锡轻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主持工作),并经国务院任命,《人民日报》刊载。陈德钧同志到任后,召集院系党政领导,着手研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上报轻工业部,并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为国家中等建设项目,在青山湾原校址基础上再征地73公顷,列入无锡市发展规划。1964年,在青山湾开始基本建设,先后建成教学大楼、化学大楼、三幢教职工宿舍。
高标准严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学校始终传承着优良传统,执行党的决定坚定不移。六十年来,在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1961年春节前,学校即将放寒假,机械系调干生班的同学上街买了一些有点破碎的饼干带回给自己的子女。由于这种上海生产的饼干价格便宜,收粮票较少,许多市民也争相购买,并因排队插队拥挤,同调干生同学发生了口角。此事被机械系党总支书记焦忠诚同志知道了,他次日召开全系学生大会,进行严肃批评。他说:“希望全系同学牢牢记住:自己将来要做国家的栋梁和革命事业接班人。现在是自然灾害的暂时困难时期,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一定要有志气、有信心,坚强不屈地克服它。”有志气就有希望,有信心就有力量。
建校初期,专业教师全部从南京迁到无锡,但是基础课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基础课只有1-2名主讲教师,无法承担全校占教学总时数70%的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但是,学校仍然高标准、严要求地贯彻执行国家高教部关于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60条》的要求。学校从尚未毕业的在校生中抽调部分学生担任“小教师”,“小教师”们日夜奋斗,白天听课,辅导学生,晚上进修提高,批改学生作业。为学校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作出了贡献。
学校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号召大家“为祖国健康工作40年”。在社桥办学时,要求早餐前每班排成一个纵队做广播体操。在青山湾时,要求每个学生在早餐前必须到操场跑步两圈,并点名画圈。班主任、辅导员、做学生工作的政工干部,都亲临现场检查督促。凡是有学生12次不参加晨跑,则体育成绩不及格,且不能毕业。化工系有一位女生是运动员,校运动会跳高冠军,体育课成绩也不错,于是自以为晨跑去不去都无妨。学校体育部检查,发现她有18次没晨跑,结果在她毕业成绩栏内体育为58分,并且不能毕业。想要毕业,必须留校补体育。于是,其他同学都毕业回家休息,准备到工作单位报到了,而她要在学校补上28天的晨跑,每天在操场跑4圈,风雨无阻,最后还要测验800米是否合格。只有都通过了,才给出体育成绩“及格”等级,才颁发毕业证书。学校严格认真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了社会赞誉。
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历届毕业生社会反映都比较好,这与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分不开。油脂651班黄新城同学,被分配在高淳县机械厂,他在学校只学了一年多的基础课,而且读的是与机械无关的专业。但是母校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奋发进取的精神。他到工厂报到后,睡在车间,拜工人为师,买书籍自学、实践,每年换一个车间。不仅能看图画图,还能熟练掌握车、镗、铣、锻、钳等多工种技能。数年后,因家庭需要调回到扬州机械厂工作。扬州机械厂是大厂,他们对这位从县城小机械厂来的技术员多次进行技术考验,他都顺利通过。
为了庆祝母校六十周年校庆,我邀请他写一篇文章。结果,黄新城校友十分谦虚,写了一首诗要我转达:
悠悠梁溪河,依依青山湾。
难忘母校恩,难忘老师情!
笃学尚行育新人,止于至善轻院魄。
桃李芬芳誉中华,轻工领域遍英才。
春华秋实六十载,不忘初心中华魄。
----谨以此作为母校建校六十周年祝福(作者为原无锡轻工大学副校长)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