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设计绽放城市空间之美

发布日期:2021-12-24  来源:无锡日报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12月23日】“江南文源、共创和美”首届无锡“太湖湾”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创意大赛,历经四个月的精彩角逐,现已圆满落下帷幕,一幅幅精彩纷呈的设计作品,闪现着一个个撬动城市空间之美的“金点子”,打造无锡“永不落幕”的城市美学空间。

湖山优胜

用设计点亮城市空间

公共空间是展现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窗口,更是汇集和承载人民幸福生活的城市客厅。“十四五”期间,无锡市将城市品质提升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本次大赛秉持人本视角,展望人民获取公共产品、享受宜居生活,感受空间福利和空间效益的美好愿景。大赛主办方希望以本届大赛为起点,总结经验,梳理需求,探索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精细化、常态化路径。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共同关注、参与无锡高品质城市建设,打造更完备、更优质、更特色的宜居幸福家园,共创无锡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美好未来。

在选题上,本次大赛坚持从百姓视角出发,梳理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公共空间和需求。选题覆盖城市、乡村、游园景区等地区,形成了由3个赛事单元和10个选题构成的立体赛事层级,兼顾了社会效益和公共美学,也为设计师们融合设计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施展才华的空间。大赛全面紧扣无锡公共空间建设品质提升这一目标,将公众参与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公共空间小切口,切实提升市民幸福感,让文化和艺术以鲜活的姿态走进百姓生活。

本次大赛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指导下,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足球比分直播设计学院、足球比分直播社会科学处、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教育分会联合承办。

以人为本

共建共享艺术化家园

“太湖湾”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创意大赛通过“市校合作”的形式,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全国高水平设计类院校,如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足球比分直播等,以及一些专业设计团队都积极参与。截止到10月份共收到参赛作品1500件,经过专业评委的初评,45件作品脱颖而出,入围复赛。

本次大赛克服疫情影响,各项工作、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11月27日起,初赛入围的45件作品,在清名桥广场、三阳广场地铁站及官网等进行展览以及投屏宣传。大赛主委会开展为期两周的入围作品集中展示,意在邀请市民积极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大赛特别设置了“最受市民欢迎奖”。市民朋友们在参观展览的同时,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为无锡未来美丽宜居的公共空间出一份力。“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升,最终还是与百姓的需求息息相关,公共空间好与不好,要由市民说了算。开展入围作品集中展示活动,就是为了增强与市民的互动。通过投票,也许今后市民喜欢的设计作品会实现落地,成为人们身边真实的风景。”主委会工作人员说。

通过终评专家审议、市民投票,大赛评选出金银铜奖、入围奖和最受市民欢迎奖等各种奖项,于12月18日举行颁奖活动。最终,作品《园驿》《阖闾社区——公共康复性景观设计》《蠡湖伞树》分别斩获本次大赛“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板块、“乡村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板块和“游园广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板块金奖。在市民线上投票中,获得票数前三名的《翩若惊“鸿”》(铜奖)、《“不是盒子”——大窑路伯渎港沿河空间景观提升设计》(铜奖)、《丝舞腾飞》摘得最受市民欢迎奖。

诗意栖居

美丽宜居无锡未来可期

在颁奖活动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教授和南京艺术学院何晓佑教授对大赛作品进行了整体点评,充分肯定了本次办赛效果。两位教授都对本次参赛作品的质量给予了肯定,方晓风教授特别指出,虽然有些作品存在一些稚嫩之处,在具体的技术环节、落地的可能性方面尚欠考虑,但在方案的着眼点、大方向的把握、空间氛围的营造、环境关系处理等方面,都展示出非常高的水平。

“科学技术创新,是造物的外生动力,而文化艺术创新是造物的内生动力。”何晓佑教授说,时代发展到今天,物质创造已经不再是人类创造的最大难题,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艺术化生存”这一高品质生活概念的产生,意味着追求舒适、愉悦等心理感受已经成为一种刚需。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更要成为一种增加生活欢愉感的手段。因此,需要设计师在情感上真正地关爱自然、关爱人类,人性化、情感化、体验化,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达到心意的通感,从而使人们提高生活的品质。

“新时代的城市建设,文化是重中之重。”方晓风教授提到,如何把时代特征与地方传统、区域特色充分有效地呈现,是未来城市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次大赛的组织和策划体现了无锡市政府的良好意识,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方晓风教授认为,无锡既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坐享太湖之滨的地理优势,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完全有条件走在前列,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http://szb.wxrb.com/layout/202112/23/node_A01.html

原文链接:http://szb.wxrb.com/content/202112/23/content_102946.html

阅读() (编辑:张青)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